作者:本站來源:國際學校大全網時間:2025-03-21 13:20:22
01、課程體系:
融合創新,筑牢文化根基
1.中西融合課程
學校以國家課程為核心,融入國際先進教育理念,形成“70%國家課程+30%拓展課程”的融合體系。例如,數學課程結合《New Longman Science》與本土實踐,英語教學采用《牛津故事樂園》等分級讀物,既夯實學科基礎,又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。
語文課程:文化自信的基石
語文教學以部編教材為綱,拓展經典誦讀與寫作訓練,開設非遺篆刻、古典文學賞析等選修課。通過“二十四節氣浸潤校園”“重陽書法大賽”等活動,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,增強學生對漢字美學的感知與文化認同。數據顯示,學生在全國中學生哲學競賽中屢獲佳績,73%的哲學選課學生獲牛劍G5錄取,印證了文化底蘊對批判性思維的滋養。
中華文化課程:身份認同的紐帶
學校通過“科學與技術”拓展課程中的木工項目(如復刻《清明上河圖》中的汴水虹橋),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榫卯工藝的智慧。同時,開設《弟子規》情景劇、漢文化周等活動,將傳統美德與現代價值觀結合,培養“根植本土、胸懷世界”的中國小公民。
數學與藝術融合課程
學校創新性地將數學與美食、演講、玩具、藝術結合,例如通過“數學思維體操”培養邏輯思維,結合陶藝、交響樂團等活動激發數學興趣。2024年數學節中,學生通過“魔方世界”“孔明解鎖”等游戲項目,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象體驗,數感與創造力同步提升
02、師資力量:學術高度與教育溫度并存
學校師資團隊由國內外頂尖教育人才組成:43.2%教師擁有碩士學歷,10余位外籍教師來自英美等國,均具備IB/AP/A-Level等國際課程教學經驗。例如,執行校長鄭騰飛博士(麻省理工學院博士)主導課程架構,強調“五自精神”(自主、自由、自然、自省、自信),推動學生從“被動接受”轉向“主動探究”。教師團隊還通過“教研共同體”模式,融合中西方教學優勢,如中教注重知識細節,外教強化批判性討論。
03、項目式學習(PBL):從知識到能力的跨越
PBL課程是青浦平和教學亮點。例如,小學部以“社區職業探索”為主題,學生通過職業裝扮展示、3D城市模型制作等活動,將英語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;初中部則圍繞“可持續發展”議題,開展跨學科研究項目。這種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、問題解決能力,其成果直接應用于國際競賽(如全球青年創新研究論壇金獎)。
04、校園環境:生態與人文的交響
占地58,000平方米的校園由建筑大師李虎設計,融合自然景觀與功能空間:圖書館被譽為“滬上最美圖書館”,藝術中心、黑匣子劇場、濕地森林等設施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場景。每間教室配備新風系統,塑膠跑道采用食用級材料,確保健康安全。校園被《福布斯》評為“全球十大教育建筑”,成為“教與學的村莊”——既有學術殿堂,亦有農場、山丘等生態體驗區。
05、心理健康:PEP課程護航成長
學校開設PEP(Positive Education Program)幸福課程,通過情緒管理、自我認知訓練幫助學生建立心理韌性。例如,九年級學生參與“中國大智匯”比賽,結合社會議題進行審辯式思考,培養責任感與抗壓能力。此外,定期心理輔導活動與家校協作機制,形成全方位支持網絡。
06、活動與選修:多元發展的沃土
學校提供60余門選修課,涵蓋科創、藝術、體育等領域:機器人編程、賽艇、陶藝等課程激發興趣;社團活動如英語戲劇社、交響樂團、橄欖球俱樂部等,助力學生特長發展。每年舉辦的科技節、文化節、慈善演唱會等活動,更將學習延伸至真實社會場景。
免責聲明: 1.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,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,描述中涉及的“我”、“我們”、“我校”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。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;2.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,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,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;3.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,請聯系我們:2787266480@qq.com。